办公NOA

当前位置:     首页     >     规章制度     >     食堂管理制度     >     正文

抗震救灾应急预案

作者: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12-03    点击数:



为积极、有效应对地震造成的灾害,及时、有序地组织开展抗震救灾,安全疏散,自救互救,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,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精神,结合我院后勤工作实际,特制订本预案。

一、工作原则

(一)统一指挥。成立后勤抗震救灾领导小组,在校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,全面负责地震灾害发生时后勤服务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。

(二)反应迅速。坚持以人为本、生命至上、安全至上的宗旨,一旦发生地震,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反应迅速,深入一线,掌握情况,正确应对,果断处置。

(三)预防为主。后勤各部门应加强对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、地震应急避险演练,认真开展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。

(四)重在建设。从组织上、制度上、物质上全面加强应急保障条件和保障措施建设,提高应急处置工作能力和效率。

二、应急机构组织和职责

1.成立后勤抗震救灾领导小组

 长:刘向军

副组长:杜晓东 孙志新

 员:宋国臣 李海健 姜维涛 胡孝科 张翼

现场处置小组

 长:宋国臣

副组长:各校区食堂管理员

破障抢救组:楼层主管  档口负责人  保洁组长

疏散警戒组:各楼层保洁员及保洁班长

应急保障组:安全协调员

医疗通信组:库管员  微机员

2.领导小组职责

①负责组织实施本预案,落实学院总指挥部各项指示、命令、措施的传达与落实。

②负责根据政府指令,结合学院实际,制定后勤地震救灾时应急措施、规定等。

③负责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、财产损失等信息的上报。

④负责后勤区域内地震灾情评估报告、善后和灾后重建方案的制定。

⑤负责接收各类下拨或援助物资。

⑥建立与各部门的密切联系,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工作衔接和配合。

⑦紧急调用所有车辆,保证应急用车,运送受伤人员,运送抢险救灾物资等。

3.各工作组职责

①抢险救灾组

遵照学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总的命令,组织调动后勤员工赶赴救灾一线,寻找、抢救被埋压人员,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,抢救重要物资。

②生活救助组

负责保管后勤地震抢险救灾器材、药品、用具等物资,保管接收到的社会援助物资,按校总指挥部的指令,分配、发放抢险救灾物资。

③抢修恢复组

抢修校内主干道路、进出口通道,清除路面障碍,设置醒目标识,确保抢险救援、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;清理抢修避险安置场所,负责搭建临时安置帐篷;组织力量尽快恢复供水、供电和供暖系统。

三、临震应急响应

(一)启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工作。国家及省、市人民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,后勤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,启动地震应急预案,在学院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,实行每日工作例会制度、24小时值班制度。后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调动或待命,各部门、各值班点、各级负责人保持通信舒畅。

(二)执行应急措施。在临震应急期内,根据省、市人民政府发布应急期时间(一般为10天)或以省、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应急期天数为准,并根据预报地震震级的大小和我院实际情况,听从我院总指挥部的指令,决定疏散、转移等工作。

(三)储备救灾物资。在临震期内,采购抗震救灾物资,并在后勤内部紧急调用一切物资、设备、车辆、人员,以备救灾应急。

(四)排查整改隐患。立即安排各部门相关人员对供水、供电、供暖系统及次生灾害源进行详细检查,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紧急防治和防范措施。

(五)开展避险自救教育。各应急工作组密切配合,在后勤内部开展必要的应急救援和自救训练,开展应急疏散演练。

四、震后应急响应

(一)一般性地震震后应急响应

1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。根据学院总指挥

部的震情通报内容,布置、落实各项应急工作,传达抗震救灾计划、指令和通报,防止谣言和煽动信息;反复宣讲紧急避险自救知识,教育员工既要坚守工作岗位,又要做好防震准备工作。

2、开展避险应急疏散。地震时,后勤服务区域内所有人员(包括学生、教职工、家属)就近避震,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。首次地震结束后,第一时间开展学生、教职工及家属疏散。

3、储备抗震救灾物资。紧急设立抗震救灾专项资金,采购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、食品、饮用水以及抗震救灾器材、用具等物资。

4、开展震害调查。维修、改造或拆除受损设施和建筑物,评估震灾损失,提出所需经费,报告学院总指挥部。

(二)破坏性地震震后应急响应

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应第一时间赶赴救灾一线,紧急转移安置受灾师生员工,指挥、组织师生员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,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损失。

1、避震疏散:立即组织人员对学生、教职工及家属,按既定疏散路线、地点进行应急疏散。

2、抢险救人: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分头排险救人。各级干部、党员应带头深入救灾第一线,组织师生员工开展自救互救。在抢救被埋压人员的同时,注意抢救重要设备、机要档案及重要物资。

3、伤员救护:做好伤员抢救、护理工作,尽快对外运送伤员至定点医院救治。

4、临时安置:建立和管理临时安置区,搭建临时帐篷,发放粮食、炊具、食盐、燃料、衣被,提供临时照明、生活用水,保障学生、教职工及家属的基本生活。

5、设施抢修:负责抢修校内主干道路、进出口及应急避险临时安置场所;对供水、供电、供暖损坏部位进行抢修,尽快恢复校内生活生产用水、用电及供暖。

6、信息宣传:按照学院总指挥部的通知精神,第一时间向学院汇报震情信息;及时上报人员伤亡、财产损失报告,向上级部门申请救灾经费和物资。利用网络、条幅、宣传栏等多种形式,反复宣讲紧急避险自救知识,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法纪,发布相关应急措施,稳定和维护学院教学、科研和生活秩序。

7、安全保卫:严密监视火情、疫情;监控易燃易爆、有毒、易污染的次生灾害源,如有险情,立即采取果断措施,防止次生灾害蔓延。

8、善后安抚:及时开展人员伤亡情况的统计汇总,根据学院总指挥部的要求,定期上报,落实国家和学院的安抚政策和相关措施。

9、灾害评估:组织开展震灾损失调查评估,及时向学院提交评估报告。并按照国家有关规范,对评定不同破坏程度的设施、建筑物进行相应应急处理。

五、应急保障措施

1、经费物资保障。适当储备应急通讯、帐篷、棉衣、棉被,救护药品、救援器材和用具等应急救灾物资。

2、应急避险保障。加强办公楼、食堂、浴池、员工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避险通道的检查整改,保证发光反光标志、应急照明等救生设施完好,保持应急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畅通。

3、应急队伍保障。加强防震避震、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宣传,在党员、干部、青年职工中建立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,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避险和救助演练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。

六、震后总结:

对此次地震的抗震抢险工作进行总结,对在地震救灾抢险工作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,对救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进

行批评处理,情节严重的或特别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
版权所有 © : 吉林艺术学院